闲云野鹤。

关于

赴鸿门

·电影《王的盛宴》的……观后感吧。

·夹叙夹议。剧情叙述是电影剧情,非正史注意。

·包含海量剧透。

·bgm安利:《赴鸿门》

 

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

   

故事开头在呜咽的箫声里,沉重的马蹄踏过中原的黄土,老迈的皇帝回忆起他颠沛的一生,喃喃着重复“噩梦”。秦时的风粗犷而悲凉,那时候他还不是汉王,在旧楚的山林里奔逃,身后是秦的厉马追得他如此仓皇。

他年轻的时候谈不上意气风发,一路走得坎坷曲折,老了之后变得乖戾多疑,于是就连回忆也是兵荒马乱的。长乐宫的夜里空荡荡,只有烛火摇曳不息,他总听见黑暗里许多的声音呼喊着他的名字,不是汉王刘邦,是沛县刘季,带着点讥讽的笑意。

然后皇帝拔出剑,像惊弓之鸟,惶然地面对着烛影憧憧。他心里总有人要害他,自从他登上皇位时他就在与他们不死不休地顽抗。这一切愈演愈烈,他无法摆脱,像疯子和他的影子搏斗。

 

刘邦说,他一生有两个敌人,一个是项羽,一个是韩信。

他把他的一生剪碎了,混乱地拼凑在一起,不凑巧一开头就是韩信。吕雉办好了事情,满手是血的萧何带着一个匣子爬到他脚边,颤抖着说,我把韩信带来了。

刘邦打开匣子,里面装的是韩信的头。他爬下床榻去端详那个头颅,仔仔细细像第一次见他,然后喊一声韩信,再喊一声韩信。

在故事的结尾是同样的一幕,萧何抱着同样的匣子从群臣中间爬到皇帝脚边,颤抖着说,陛下,我把韩信带来了。

但那时候皇帝已经要死了,他死前最后要见的是韩信,始末都是韩信。

  

   

 

事实上刘邦的一生里有很多人,无论是吕雉、戚姬还是萧何、张良还是项羽、韩信。哪一个都不能忽略,就好像史记里刘邦的一生是被扯碎了,放在很多人的故事里的。

我觉得电影里说得最好的是吕雉。她的大半辈子都在替刘邦受苦,因为刘邦而被绑做人质,做了七年的阶下囚,受了数不清的折磨,好不容易回去之后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就有了新的女人,比自己年轻漂亮还始终被刘邦护在身边当个宝贝宠着。说不怨恨是假的,恨不了刘邦只能恨戚姬。吕雉的心狠手辣大多是被逼出来的,而毋庸置疑,刘邦负最多的责任。

刘邦和吕雉大概在最开始也有过真切的感情,所以刘邦出征吕雉总追很远去送他。但后来长乐宫里,吕雉就跪在他榻前,两个人挨得如此之近,也没有去触碰对方的手。握过了权力的手再握不住其他,大概是这样。

 

然后说项羽吧。全片项羽的戏份不多,集中于鸿门宴和霸王之死。项羽这个人身上始终抹不去的一股贵族气质,既英勇无畏,又高傲自负。

鸿门宴上他放了刘邦,按电影里的说法是项羽根本不想杀刘邦,指使韩信暗中保护刘邦,所以最后刘邦才能逃走。的确史记里关于鸿门宴的记载有很多疑点,比如樊哙到底是怎么冲破三百执戟郎中进去保护刘邦。当然说是项羽指使韩信保护刘邦我也不大相信(这太粉丝滤镜了),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鸿门宴上项羽不想杀刘邦,不是不想杀而是根本不屑于杀他。项羽自认是西楚贵族,和一个泗水亭长草莽村夫计较太有失风范,包括后面放走韩信、放走吕雉等人也是这个道理。项羽心中有何可为何不为的气概,生时是顶天立地的正人君子,死时也是悲壮激昂的末路英雄。这份气概既成就了他,也灭亡了他。

电影里有一段吕雉对项羽的评价,敬佩,但用作亡国的反例。由此看来,吕雉其实和刘邦很像。

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的情节拍得深得我心了。霸王别姬是千古绝唱不提,乌江边霸王站在断刃残尸间,背对着滔滔江水拔剑自绝,呼声震天里刘邦眼睁睁看着宿敌的死,汉王笑不出来韩信亦然。

刘邦对项羽的死,大概和对韩信类似,“且喜且怜之”。而韩信对项羽,大概还有点相惜之情。没有项羽就不会有韩信,项羽是配得上他的对手。

 

韩信的故事在整部电影里基本集中到了结尾。但他至始至终贯穿于刘邦断续的回忆里,韩信是刘邦一生里最重要的一个转折,如果没有韩信,刘邦或许会在蜀地里当一辈子穷酸汉王,逐鹿天下连鹿尾巴都见不着。按电影里交代,刘邦不知道他为什么在项羽最辉煌的时候却跑来投奔自己,刘邦怀疑韩信,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韩信曾经背叛过项羽,所以推及来看他也会背叛自己。

在对于韩信究竟会不会反这件事情上,刘邦是极端矛盾的。他关了韩信六年不杀,是觉得韩信不会反,但他又控制不住地怀疑韩信,他知道韩信的能耐,他害怕。登上皇位之后刘邦没有安全感,会在夜里神经质地提着剑赤脚奔逃,躲进阴暗的角落里,直到被戚夫人找到,像个可怜的小孩子。

我一直觉得刘邦是看起来光鲜但骨子里抹不去自卑的人,跟韩信不一样,韩信就算受尽屈辱,骨子里还是傲得要命。当初韩信在项羽身边做执戟郎中,跪在地上给项羽垫脚,眼神沉默,永远是那样不卑不亢的神情。到故事的最后,萧何送他进宫,走在那条长长的路上,韩信抬头看着天空风云变幻,回想起很多年前他在薛城第一次遇到刘邦,那时候他落魄不堪,刘邦也还只是吆喝着几个弟兄的混混头子。他走在街上饥饿难耐的时候,刘邦经过他身边,随手拿了个包子扔给他。韩信呆呆目送他远去,然后刘邦回头,对他笑了一笑。一眼万年。

这件事刘邦转头忘了,但韩信记了一辈子。

韩信在进宫那条长长的路上回忆完了一生,每件事情都和刘邦有关。从那个包子开始,到鸿门宴上他暗中保护刘邦,甚至于他在草丛里挖了个坑躲着目送刘邦安全逃走。他背着行囊去投奔刘邦,萧何引着他走向拜将坛,汉王在坛上笑着,背倚着苍穹遥遥对他伸出手。他当了汉的大将军,骑马奔向战场的时候也会回头远远看刘邦一眼……他那样阴郁寡言的人,每次看到刘邦却都是在笑的。

最后一切的回忆戛然而止于那扇宫门。萧何送他到门前,韩信走进去,忽地回头道:请转告陛下。

然后宫门合上,萧何扑在门缝那里,看见门后的韩信。可韩信沉默了一会儿,什么也没有说,转身走了。

刘邦死前曾经问萧何,问韩信说了什么,萧何没有回答只是痛哭。刘邦瞪大了眼睛望着天顶,嘶哑地叹息,最终死去。好像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什么可说,又好像他故意不讲,梗死了刘邦心里的结。

 

至于张良和萧何,虽然有心护着韩信,但到底敌不过吕雉的威胁,推韩信上了死路。萧何喝令史官修改鸿门宴历史那一段印象深刻。萧何告诉他们,鸿门宴上暗中保护刘邦的是韩信,可吕雉要杀了韩信,萧何想进宫去告诉刘邦鸿门宴上的真相劝刘邦回心转意,但到底没能见到刘邦,还迫于吕后的命令踏上了去宴请韩信的路途,亲手送韩信赴了这场鸿门宴。

而张良和韩信更像是一类人,都是一个时代最绝顶的天才。只是张良克制内敛,而韩信桀骜锋芒。最后韩信临走前与张良的诀别一拜,知己相送,悲不胜悲。

 

电影结尾是白发的刘邦持剑彷徨在雾霭重重的林间,树木高峻逼戾,漆黑的枯枝纵横交错,天罗地网将他困住了。在他死后,他的妻子会杀掉他的三个儿子,而再过四百年后,他的帝国也会消失在这片土地上。好在他不会知道这些了,他至死时终于攥紧了他的权力,成为了他梦寐以求的孤独的王。

 

“很多人说我的命运,是从鸿门宴开始的。他们错了。我的一生,都是鸿门宴。”

 

 

 

 

很想知道,刘邦最后到底有没有知晓当年在鸿门宴上,有个人一直护着他这件事情。

 

 

 

 

—终—

 

 

  

  

几句叨叨:

 

  1.这个题目我一直很想用来写文,没料到最后用来写了这个东西。电影结尾刘邦那段话让我实在是忍不住了。

  

  2.刘邦是刘烨演的,韩信是张震,项羽是吴彦祖。我/操帅到吐血。全员演技惊人,可惜张良不够貌若妇人好女。

 

  3.我叙述乏力,瞎写一通,片子比讲的好看一万倍。全片完全就是我心里的楚汉了,人设全中风格完美历史理解几乎一模一样,感人泪下。

 

  4.观看前请先在脑子里捋一遍楚汉历史,否则邦哥的跳跃式回忆杀会让人看晕。电影内容包含大量私设,千万别往历史卷子上写。

 

  5. 导演陆川不是圈内人我不信。

 

  6.求你们去看!!!

 

 

评论(18)
热度(401)
  1. 共19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贺闲川 | Powered by LOFTER